​(心韻·中子)樂韻迎中秋 中子

 金風送爽,秋菊待黃,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,在傳統的三大節日當中,人們最歡迎的就是這個節日,除了有很多美麗的傳說故事之外,氣溫適當怡人,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。

 自古以來,有關中秋節的音樂就特別豐富和多姿多彩,特別是在我們的廣東省,佳作就更是為數很多,這一大批作品除了在中秋佳節登場之外,即使是其他的日子,也是常被演奏,例如呂文成那首《平湖秋月》,更是膾炙人口,作品雖然面世不足一百年,但已成為中秋的代表音樂了,相傳作曲家某年中秋遊覽西湖,被那時的景致所陶醉,因此借用了江南地區的一些音樂素材和風格,寫出了這首動人作品,完成之後迅速在全國各地,以至海外有華人定居的地方掀起波瀾,《平湖秋月》以其優雅的旋律,寧靜抒情的風格節奏,准確而恰當地描述了中秋夜美景的畫面,遂成為佳節的代表音樂,而明年聽說是國務院將廣東音樂列為國家非遺項目的二十周年,今年再聽到這首《平湖秋月》,相信會特別感到親切,也是我們文化事業的一項光榮。

 《彩雲追月》是另一首著名的中秋佳作,人們重視中秋節,所以有很多天的活動,而聽說八月十六日晚的月亮才是最大最圓,所以追月夜的活動也是不少,此曲相傳是我們的國歌作者聶耳亦有參與創作,因為當年聶耳是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工作,他和任光等人創作了很多音樂,《彩雲追月》民族器樂曲,正是這個時期出現,它以寧靜而優美的旋律,特別的節奏,描繪了皓月當空,雲彩冉冉的景象,動人典雅,國人爭相欣賞,相繼被改成各種的器樂曲體裁,而在我們廣東,此曲更是大受歡迎,除了在追月夜必聽之外,在粵劇唱腔,小調演唱,歌舞伴奏等各方面,都被廣泛地接納採用,十分成功。

 我們廣東人對中秋佳節特別喜愛,因此有關這方面的音樂作品特別的多,有些是借鑒了傳統音樂來演奏的,例如《漢宮秋月》,就是一首改編曲,在中秋節常被欣賞得到,大家對其都十分熟悉,有些作品則是我們地道的音樂家所創作的,其數量和藝術水準都是甚高,在這段時間,大家都不妨用心聆聽欣賞,歡度佳節。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