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貓室雜誌)颱風後感 貓叔叔
「樺加沙」襲來之前,我的心情沉重。回想起數年前「天鴿」肆虐澳門的景象,猶如昨日。那場風災至今仍令我心有餘悸。
當時,狂風怒號,呼嘯聲彷彿要撕裂整個城市。我家露台的玻璃門被強風吹得「咚咚」作響,幾乎變形脫落。我慌亂中竟愚蠢地用身體死死頂住那道玻璃門,背後小孩嚇得聲嘶力竭地哭喊。那一刻,我甚至動過念頭:若窗戶玻璃真的快要吹破,是否應乾脆打開窗戶,讓狂風進來?幸好最終沒有這樣做,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「天鴿」的狂怒不止於此。停電、停水的消息接踵而至,生活瞬間變得混亂。我的住處尚能勉強供水,但獨居的朋友家中卻滴水不剩,只能在狼狽中苦撐。我急忙傳訊息提醒她要儲備食水,她卻回覆說市面早已一瓶難求,叫我不要再傳這樣的訊息,因只會加劇大家的恐慌。我回她:「我總共只傳了一則提醒訊息,就是給你!」記得那時走在嘉思欄街上,滿眼盡是傾倒的巨木與破碎的鋼筋,整座城市像被猛獸撕咬過,千瘡百孔,令人慘不忍睹。
如今,「樺加沙」再次帶着驚人威力逼近。這一次,相關部門嚴陣以待,部署周全;「一戶通」的資訊更新迅速,天文台的預報亦較以往清晰透徹,可將下一階段風球的懸掛可能性分為高、中、低,讓市民心中有數,不再如「天鴿」來襲時那般茫然無措。
風眼掠過後,網絡上流傳着人們在街道積水中「抓魚」的片段,戲謔中帶着荒誕。我將這段影片給外籍友人看,他看得驚訝。我笑言:「四百年前,澳門本就是一個小漁村……」◇